Quantitative Easing(即係量化寬鬆, QE)自金融海嘯後,,成為多個主要央行嘅常用貨幣政策工具 。

無他嘅,因為多個央行減息去到零息下限,即係名義利率唔可以低過零太多,否則會迫使銀行同居民持有現金,令貨幣政策傳遞失效。所以央行改用利率之外嘅工具黎調控經濟,而QE就係其中之一。

一個值得探討嘅題目係, QE 係透過咩渠道刺激經濟呢?

以下就係經濟學者認為關事嘅幾個傳­遞渠道。


Portfolio Balances Effect

央行買入大量安全資產(例如國債),會令安全資產價格上升且回報率下跌,令風險投資嘅回報相對更為吸引。

當更多資金投入高風險項目資產價格上升帶黎嘅財富效應可以推動消費,用係投資嘅資金多左,亦應可提高實體經濟增長。


Stock Effect of QE

央行係市場上買入資產嘅同時,會創造出新嘅銀行儲備,亦即係所謂嘅「印銀紙」。儲備愈多(即央行嘅資產表愈龐大),亦即係經濟入面嘅貨幣供應愈多,理論上會有短期嘅刺激效應, 推高(名義)經濟增長。

但要留意,理論上短期嘅貨幣供應增長係唔會刺激到實體經濟,只有預期永久嘅貨幣增長先會有效,因此學界對 Stock Effect 一直存有疑問。


Signaling Effect

QE可以被市場解讀為央行傳遞訊息嘅工具。若果投資者深信央行對經濟走向有更準確嘅理解, 或者央行對未來貨幣政策有既定嘅想法,佢地就會試從 QE 嘅設定入面找尋端倪,推測央行嘅想法。

例如無限期嘅 QE 3就可能被視為聯儲局覺得經濟短期內唔會有起色,所以會長期維持寬鬆貨­幣環境直至經濟改善為止。

唔少相信Signaling Effect 為最主要 QE「功效」嘅學者甚至會指出, 就算 QE 提高貨幣供應嘅效應係零, Signaling Effect 亦可有效。

訂閱本網免費嘅Substack Newsletter,就可以不定期收到經濟學術及經濟時事討論文章。
Econ記者亦新設 Discord Server 去講無謂嘢同埋玩食字.....

留言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