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的經濟記者Neil Irwin寫了篇相當有趣的文章,討論一個相傳已久的說法:「聯儲局官員成長時期的通脹情況,會影響其對通脹擔憂的程度,從而影響其對貨幣政策的取態。」

到底一位成長時期飽歷通脹問題的儲局官員,與一位在低通脹環境成長的官員,對通脹是否有明顯不同「感覺」?這個問題難答,Irwin就採用一些簡單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看看當中端倪。

Irwin的方法是先觀察每位聯儲局官員18歲至35歲這段黃金時期內,美國的平均通脹率,再將之與該官員的加息取態(即俗稱的鴿派或鷹派)相比。

Evernote Camera Roll 20150915 010704

上圖可見,官員中以Minneapolis Fed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黃金時期經歷通脹最低,平均為3.4%。而經歷迵多通脹的,則為剛在年初退任的Dallas Fed前主席Richard Fisher,平均達6%。(按:由於要對比該官員的鴿/鷹程度,而新任Dallas Fed及Philadephia Fed主席都未有表達明確立場,故Irwin選用年初退任的Richard Fisher及Charles Plosser代替)而所有官員的經歷過的平均通脹率為5.4%,比起80後(現年35歲)經歷過的1.9%高得多。

然後將以上的平均,配上Barclays Capital編製的「聯儲局官員鴿/鷹程度指數」,進行一個簡單的Regression,得出結果如下。

 

Evernote Camera Roll 20150915 121916

簡單的解讀,是官員經歷過的通脹愈高,其取態愈鷹,即對通脹的擔憂傾向較高,更急著要加息,這是圖中右向上斜的直綫所表達的。

可惜,這個簡單Regresion的R Square只有0.08,好簡單講即是這「通脹經歷理論」,只可解釋官員鴿/鷹程度8%,即是解釋能力極低。

我相信上述的Regression,如果有更多Data point效果會好些。無論如何,原文是相當有趣的,值得各位一看。


資料來源:《Which Fed Leaders Fear Inflation? Look at When They Grew Up

訂閱本網免費嘅Substack Newsletter,就可以不定期收到經濟學術及經濟時事討論文章。
Econ記者亦新設 Discord Server 去講無謂嘢同埋玩食字.....

留言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