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Keynesian宏觀學術模型,為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主流宏觀經濟模型採用嘅理論框架,並由80年代嘅Real Business Cycle (RBC)模型進化而成。
因為加入左Price Stickiness (價格僵性)等舊有Keynesian學術強調嘅元素,故有New Keynesian之名。
New Keynesian與RBC模型都係以DSGE作為基礎方法準則。DSGE即是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
– Dynamic係指模型要有處理時間呢個因素嘅能力,亦因為模型內有唔同嘅時段,模型參與者嘅預期亦因而成為重要嘅推論工具;
– Stochastic就係指隨機嘅衝擊,亦即係模型要加入隨機因素嘅影響力;
– General則係指「整個經濟體」,配上Equilibrium就係指模型唔可以只處理單一市場嘅均衡(例如產品市場或勞力市場),而係要確保所有係模型之內提及嘅市場都達致均衡狀態(例如貨幣市場、產品市場同勞力市場要同時達致均衡,咁個模型嘅推論先算全面同完整。)
RBC因為利用完全靈活價格(flexible price)及完美競爭狀態(perfect competition)作為基本假設,因此主要結論係貨幣及財政策對經濟近乎毫無影響力,而經濟週期內嘅起落,則源自科技引入速度或生產力嘅隨機增減。
New Keynesian就係一個「改進」RBC不足嘅學術工程,引入壟斷型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及Price Stickiness等 frictions(阻力),希望令DSGE模型嘅推論更接近現實。
New Keynesian嘅結論係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至少有短期影響,而加入完善嘅貨幣政策規則(例如Taylor Rule),有理順經濟週期之能。
基本嘅New Keynesian DSGE模型會有三條算式。
第一條係Dynamic IS曲綫,IS係指Investment and Saving,作為實體經濟嘅決策嘅一個代稱。Dynamic IS曲綫係用黎反映實質利率(real interest rate)同Output Gap(即係實質量產與自然產能嘅差距)之間嘅關係;咁同一般嘅IS曲綫唔同嘅,就係加入左Dynamic嘅考量,即係「預期」呢個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兩者嘅關係。
第二條係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反映嘅係通脹同Output Gap之間嘅互動。基於Milton Friedman嘅教導,「預期」會令Phillips Curve左右移動呢個基本原則,當然有置入呢個模型之內。
第三條算式則為貨幣政策規則,用以決定模型內嘅名義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常用嘅就係Taylor Rule,指名義利率係會按Output Gap及通脹率製訂。
Dynamic IS曲綫與Taylor Rule放埋一齊,就可以得出一條總需求曲綫(AD),反映通脹與Output Gap嘅反向關係,再加上預計通脹及Output Gap具正向關係嘅Phillips Curve,就可以得出通脹及Output Gap嘅均衡水平。
參考資料:
https://www.aeaweb.org/articles?id=10.1257/jep.3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