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Home Authors Posts by Econ記者

Econ記者

735 POSTS 0 COMMENTS
Econ記者網站新聞團隊
國際企業避稅行為係近年成為一個新興經濟學研究題目,其中Gabriel Zucman 係呢個範疇嘅新星。今年6月Zucman聯同兩位黎自丹麥嘅博士生Thomas R. Tørsløv及 Ludvig S. Wier 刊出一篇相當值得注目嘅避稅行為研究《The Missing Profits of Nations》,當中一個重要論述就係避稅港嘅企業「盈利能力」異常地高,而呢個觀察可以用作量度避稅規模嘅工具。
係2008年以前,聯儲局採用嘅利率操控制度係叫做Corridor System(走廊式),即係話個利率理論上可以係一個區域內上落;而個走廊嘅天花係Discount Rate(貼現窗利率),地板就係零息下限(Zero Lower Bound),聯邦儲備利率(Fed Fund Rate)理論上可以係呢兩個利率之間升跌上落。
聯儲局嘅解釋係美國國債供應上升,令債息走高。
Hysteresis即係「衰退後遺症」;歐美經濟係金融海嘯後增長明顯無法回到衰退前嘅增長趨勢,呢個情況係各地經濟嘅歷史,係例外定係常態呢?本文就總結IMF前首席經濟師Olivier Blanchard同Econ記嘅專訪內容,同佢幾年前一篇研究論文,睇下宏觀經濟學術對衰退後遺症嘅解釋。
理解Coco Bond嘅一個重點,係要明白損失分擔機制(Loss Absorption)
一個有趣嘅方案,就係不如將QE 設計到經濟效應同減息差唔多,然後將QE 當利率政策咁用;呢個就係Peterson Institute嘅學者Joseph Gagnon 同Brain Sack 合著一個頗創新嘅政策建議

美國經濟

英國經濟

加拿大經濟

經濟學

Comparative Advantage?我識啊!

最近係度睇緊啲有關International Economics論文,發現自己係International Trade呢個課題上面,從來只係識Comparative Advantage嘅個念,仲要學得唔係咁好...

咩係量化寬鬆(QE)呢?

QE即係Quantitative Easing 嘅簡稱,中文就譯作量化寬鬆(量寬)。 自金融海嘯後, 多個央行減息去到零息下限,即係名義利率唔可以低過零太多,否則會迫使銀行同居民持有現金,令貨幣政策傳遞失效。所以央行改用利率之外嘅工具黎調控經濟,而QE就係其中之一。

到底一個國家點先算係破產呢?

理論上,當一個國家未來嘅一連串財政收入嘅折現值,唔足夠支付未來一連串財政開支嘅折現­值,咁個國家就可被稱為 Insol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