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業數據入面,勞工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算係一個頗重要嘅數據,因為有時失業率嘅升跌,係受勞動市場參與人口增減影響多於失業人數變動。

一個有趣嘅問題,睇英國失業率報道時,絕少見到有提參與率。點解呢?

其實好簡單,因為係英國統計局(ONS)分類入面,呢個「會積極揾工或者工作人口比例」嘅概念,係用另一個數字黎量度 — Activity Rate。

  • 事實上,ONS每個月嘅勞動力統計報告(LFS)入面,都未必會有直接提及Activity Rate,但一定會報告嘅係佢嘅相反:Inactivity Rate。

Economic Inactivity 嘅定義簡單直接:

  • 16歳以上;
  • 過去四星期無揾工;及/或
  • 之後兩周唔會開始工作

每個月ONS會係LFS入面公佈嘅重點 Inactivity Rate,要留意啦,只係計16至64歳人口。換言之,

  • Inactivity Rate = Economically Inactive人口/ 16至64歳人口
  • 而Activity Rate 就係 1 – Inactivity Rate
  • Active人口就再分成Employed (有工返)同Unemployed (失業)

失業、就業及Inactive嘅關係

就業、失業、Inactive三者係ONS嘅勞動力統計報告入面,各自有一個比率,即:

  • 就業人口比率 (Employment Rate)
  • 失業率
  • 同上述嘅 Inactivity Rate

要留意,雖然呢三類人口嘅數量加埋就應該等於英國嘅總人口,但三個比率加起黎係唔會等於100%。

  • 以2024年1月數字為例,就業率為75.8%,失業率4.2%,而Inactivity Rate則為20.8%。

咁係因為ONS公佈呢三個比率時:

  • 就業人口比率同Inactivity Rate都係用16至64歳人口做分母
  • 失業率則用16歳以上Economically Active人口做分母(即Unemplyed/ (Employed+Unemployed))

分母唔同,就當然加唔埋啦。


疫情後英國Inactivity成經濟憂慮

係Covid 疫情之後,英國嘅Economic Inactivity問題其實頗受關注。因為疫情帶動下, inactive嘅人數同比例上升。就算疫症退減之後,數字都未能夠回落到之前嘅水平。

算唔算係一個大問題? 真係睇觀點與角度。 其實放長少少睇, 2020年之前英國係2010年代係經歷左十年嘅Inactivity rate 下降嘅趨勢。

  • 2010嘅Inactivity rate係23%樓上
  • 疫情期間,最高都只係21.5%左右

所以目前嘅比例唔可以算係災難性。咁個問題係邊呢?


英國勞動參與率受長期病患拖低

首先,根據OECD上年七月發佈嘅Employment Outlook 2023,英國為疫情後(2019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一季)唯一一個主要經濟體錄得Inactivity rate升幅(下圖GBR為英國)。

點解英國係疫情後,無見到「勞動參與率」升勢呢? 可以䏲一睇以下由ONS制作嘅圖,詳細睇到Economic Inactivity之下各個分項嘅累積變幅:

  • 由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Inactive嘅人口上升大部份係因為「長期病患」人數上升。

長期病患總人數到由2019年初嘅198萬一直升到去年七月嘅260萬人,亦係數據自1992年開始以來嘅歷史高位。

Covid之後長期病患急升,而且一直無回落趨勢 — 呢個故事絕對好吸引到眼球。

  • 再加上過去幾年NHS嘅服務水平愈趨不穩,令到呢個「長期病患」拖累經濟嘅說法,係英國本土更受關注,亦自然成為一個政治爭議嘅題目。

當然,如呢篇《經濟學人》文章指出,愈來愈多人因為長期病患而唔再工作,唔單單係NHS嘅問題,亦可能係同近年政府放寬經濟緩助申請要求有關。

The End


如果你覺得本網嘅文章有價值,建議大家係
Google News ;或 Patreon follow 我地
咁就可以最快咁睇到我地新刊登嘅文章。
SOURCEONS
Previous article美國 加拿大 住屋通漲計法大不同
Next article加拿大一月失業率降至5.7% 一年多以來首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