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Lemon Market理論,是Akerlof於1970年在其經典論文《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所提出模型。
當年他以二手車市場作為例子,假設二手車市場上有兩種質素的車求售,一類是保養良好的好車,二是內部引擎零件都有嚴重耗損的次貨(英文會稱之為Lemon),並每種各佔一半;再假設二手車買家不能單靠外觀分辨二手車的質素,只有賣家知道手上舊車的質素。
這樣下來會出現甚麼情況?
Akerlof的推論是二手車市場將會失效。試想一下,如果買家無法分辨市場上的二手車是好是壞,並只有「一半車是次貨」的資訊;又假設買家認為好車值10萬,次貨只值5萬;一個極理性的推論,是他會利用50%買到壞車的預期,推算出任何一輛二手車合理均價為7.5萬(= 50% x 10萬 + 50% x 5萬)。
但若10萬是好車的合理價格,賣方是不會願意以7.5萬賣出手上的舊車;這樣下來,市場上再不會有好車的供應,只有值5萬的二手車扮作好車以7.5萬求售。但理性的買家會推算出市場上再無好車,結果將是市場上只有壞車以5萬的價格交易。換言之,市場只會充斥Lemon,變成Market of Lemon。
理論的總結,就是信息不對稱(即是賣方比買方更了解產品的質素),會令質素較好的產品難以在市場生存,被次貨趕絕 — 這個情況稱為Adverse Selection/逆向選擇。
以下就是Marginal Revolution Univrsity 對上述概念的討論,不妨睇一睇。
[…] 之前討論過有關George Akerlof的經典信息不對稱理論 — Lemon Market,今次就講另一個信息不對稱理論 — Moral Haz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