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分享過Richard Tahler討論「甚麼不是行為經濟學」的片段,今次來一個正面的探討,分享甚麼是行為經濟學。以下是由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生籌辨,向一眾芝大學士生解釋甚麼是行為經濟科學研究,及發展前景的講座,講座請來三位頂級行為經濟學者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Colin Camerer, New York University的Andrew Caplin及Harvard University的David Laibson,以他們的研究及見解來向學生介紹行為經濟學這學科。

由於講座的目標聽眾為學士生,內容不算深,如果你是學士生並對行為經濟學有興趣,有意進一步研究的話,這個講座的內容適合你。

三位學者的演講精采之餘,相當廣乏的簡介行為經濟學內多個課題,看完你就會明白行為經濟學不只是有趣的實驗及反對傳統經濟學這般簡單。

首先出場的Camerer為行為經濟學作以下的定義,Camerer為知名的實驗經濟學及Game Theory學者,他認為簡單而言行為經濟學是要在傳統的理性選擇學說之上,再加入心理因素假定來推測人的行為。

ScreenClip

他在演講中就提及一個他有份參與的研究《To Review or Not to Review?》,指荷利活電影公司會將有質素的電影預先放映給影評觀看,而質素參差的則不會,因而出現有預放的電影宣傳海報上有影評字句,而無預放的爛電影海報上空白一片(如下)。

To Review or Not to Review?

如果以純Game Theory邏輯,海報上無影評的電影應該票房較低,因為「無影評」已經是一個有用資訊,指出這套電影質素欠佳。但現實的情況是怎樣呢?我在這裏不說了,你看Camerer的解說吧。

演講中亦有提到大家可能不認識的行為經濟學分支,例如神經經濟學(是Neuroeconomics好嗎…不是甚麼神經病人讀的經濟學….)。ScreenClip

演講中Laibson就介紹,這學科是研究人的大腦各部份對人的行為控制力,真是將神經科學放在經濟學之內,試用腦部結構解來理解人們所作的經濟選擇。

而另一個更新的分支,就是基因經濟學(Genoeconomics),目的是研究基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例如Laibson就提到近期一個研究顯示,有74個基因與人的學術成就有關連。

Genoeconomics slide by David Laibson

 

這個講座的內容極度豐富,絕對可以幫助大家正確了解甚麼是行為經濟學,掃除各位以為行為經濟學是「一門專做有趣研究的經濟學科」的錯覺,我鼓勵各位一看再看。

The End


如果你覺得本網嘅文章有價值,建議大家係
Google News ;或 Patreon follow 我地
咁就可以最快咁睇到我地新刊登嘅文章。
Previous article歐盟判定七間西班牙球會需向退還違規補貼
Next articleTwitter內部估算:中國有一千萬Twitter用戶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