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集Planet Money有個問答環節,節目請聽眾提出問題,再由Planet Money記者做資料搜集來解答。第一條得到解答的問題,就是「墳場營運資金邊度來的?」

完整的問題是這樣,每位入土為安的朋友,通常都是由親友購入墓地安葬,而在美國每個墓地通常都是一筆支付,之後離世的朋友就可以在該地永遠長眠。這樣的話,每位客人都是預先支付,墳場如何能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流?

Planet Money就找來一位專研美國墳場法的學者來解釋,答案就是真的有不少美國墳場是破產收場的。

事實上,墳場的資金流依靠不斷有新「入土為安」的朋友「加入」。法例規定墳場要將每份墓地費用的50%放入基金,留作未來之用,但可以見到,墳場要確保不花光基金的方法,就是要有新人加入(土為安),太耐無新成員就會無收入,並要使用基金儲備。

這個運作過程如同層壓式銷售,上層(早已入土為安的)要維持收入(在墳場中是修築開支),就要下層(新入土為安的)不停供給新資金。一旦這資金鏈斷裂,就上下層一起「血本無歸」。

而其實墳場管理在歐洲是不會承諾「長眠一世」,只會承諾租用一段時間,時辰一到就會安排「起骨」,並改放骨灰罈。但美國人早年眼見該國地供應充足,所以將墳場營運改成「供養一世」,埋下日後破產頻頻的伏綫。

香港的情況呢?以我所知以往的「永遠墳場」都有一筆過買一世墳位的計劃,但好像近年都改為只供租用模式。對這方面有認知的朋友,不妨提提意見。

The End


如果你覺得本網嘅文章有價值,強烈建議大家係 Google News follow 我地。
Econ記者亦正研發Substack Newsletter,不定期向各位發送我地嘅經濟學術及經濟時事討論文章。
Previous article美國經濟增長高峰早已過去 ?— Robert J.Gordon的論述
Next article委內瑞拉訂購100億張新鈔票 流通鈔票量將倍增
Econ記者網站新聞團隊(絕大部份時間其實得一個人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