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伯南克成為博客,他的言論看法登時再成經濟學界的焦點。博客首文為一連三集的《點解利率會這麼低》系列,這文已經成功引來Larry Summers及Paul Krugman的反駁,並在學界引發一輪熱議。但伯老並不滿足挑戰這兩位經濟強人,新一篇文章的矛頭直指更強大的目標— 德國!

文章的名題為《Germany’s trade surplus is a proble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開宗名義直指德國長時間錄得貿易順差,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問題。這是個不淺但亦不算深的經濟學問題,事情不難明,但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理論觀點作前設。


之前講過,宏觀經濟學的其中一項恆等式為 NX = NCO , 即是說一個國家每錄得一元的淨出口額(Net Export,NX) ,該國將會同時錄得一元的資金淨外流 (Net Capital Outflow ,NCO ),一個簡單的演釋是每賣出一元出口,同時該國就會賺得一元外匯(例如美元),這外匯在國家的收支表上會記錄為資金外流。這算式是定義上永遠相等的,雖然如此,仍是宏觀經濟學分析上相當重要的一個要訣。

下一步要了解的則是NCO= (S-I) + (T-G) ,即是可分拆成兩個成份,分別是為未能在本土投資使用的私人儲蓄(S-I),與及政府未能在本土政府開支應用的「多餘」稅收(T-G)。 簡單的演釋是,淨資本外流的錢何來? 就是政府及百姓存的錢無在本土投資,只好投資到外國,造成外流。


簡單講解理論後,回到伯南克的論述,他認為德國長期貿易順差的問題,是可能會令「全球經濟失衡」(Global Imbalances)這問題重演。其實對伯南克來說,金融海嘯的一大主因就是「全球經濟失衡」,只是當年的主角是中國而非德國。

在2000年代中國連年錄得大額淨出口,如果放到上述的理論解讀,NX=NCO,中國長年容許大額資金外流。而當年中國政府選擇的資金外流方式,就是儲存大量美元國債,即是大量借錢予美國政府及大眾。這行動的一個後果是美元的借貸利率,會因為資金充裕而被壓低,這令美國人更有動機作大量借貸,結果(根據這些埋論)美國人藉低息借錢買樓、消費。

另一方面,大量購入美國國債作外儲可「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令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仍能保。簡單來說,就是中國人借錢予美國人買自己的出口,同時間接「賣人仔買美金」以保持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這個政策對中國有益(最少短期是),但伯南克多年來的判斷是中國以「不合理」的價格存錢,再將資金以過低的價格借予美國,而美國人面對這「低價」就「被動地增加借貸」。結果是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過度儲蓄」(Saving Glut)引致全球經濟失衡,成熟市場得到大量「不應該」得到的資金,投資在「不合適」的項目上,加上金融業的「推波助瀾」,經濟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伯南克說,中國在轉型內需及減少對貿易順差的依賴,從上圖可見金融海嘯後的GDP佔比大減,反而德國的貿易順差佔GDP比率緩緩上升。伯老擔心德國會「取代」中國成為新一代「全球經濟失衡」的引擎,例如其「過度」儲蓄會壓低歐元區甚至全球實際利率,令投資者追逐風險的情況更嚴重。

而德國的問題可能更複雜,因為她與中國不同的是,她身處在歐元區內,貨幣是她不能直接的歐元。事實上,長期的貿易盈餘實際上會令貨幣有上升壓力(見人民幣上一個十年的升值壓力有多難控制),但德國與眾多南歐國家共用歐元,就令其匯價長期低估,去年IMF的估算就指德國的實質匯率低於「理想」5%至15%(see IMF, p. 20),而去年中至今歐元兌美元再跌多兩成,令情況惡化。

伯南克認為,當全球多國都面對需求不足的時候,德國仍以過低的匯率維持貿易盈餘,實際上是減少外國(特別是歐元區內鄰居)的生產需要及收入。而德國不少出口都是往歐元區鄰居,某程度令當年的全球經濟失衡在區內再次重演,但令次的後果不只是金融風險急增,更是南歐諸國急需內部價格下調來與德國競爭,結果是這些弱國要減薪及通縮。

所以伯南克向德國進言,希望德國可容許其國內工資上漲得更快,減輕弱國的壓力。另外,由於淨出口等於私人儲蓄加政府儲蓄,所以若德國政府可大增開支,例如政府投資更多國內基建,減稅鼓勵私人投資等,都會有助改善問題。

當然,伯南克的建議讀者要視為純經濟學討論,如果視這為實際政策建議,可能我們爭論到2046都無法得到政策如何推行的結論,因為德國與歐元的問題,根本是政治問題! 要德國加薪,將「競爭力」相讓予弱國?傻的嗎? 到底弱國競爭力低,有多少是因為歐元,有多少是因為國內政府無能,恐怕是個可以爭議幾十年的政治問題。

但伯老的博文值得看,因為內容有深度之餘其為讀者提供的角度相當有啟發性,加上分析深入淺出,更重要他懂得挑起爭論,引發對手提供相反觀點,對經濟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追看這些駡戰!

The End


如果你覺得本網嘅文章有價值,建議大家係
Google News ;或 Patreon follow 我地
咁就可以最快咁睇到我地新刊登嘅文章。
Previous articleIMF首席經濟師Blanchard:宏觀經濟政策,呢啲值得反思
Next article何解Secular Stagnation 唔岩? Bernanke 解你知

2 COMMENTS

  1. 首先,德國人工作確實比較認真,勤勞肯幹,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熟人朋友都有這個感覺。鄰居是一對來自布魯塞爾法語區的夫婦,他們有親戚在香港工作,所以有去過香港。回來以後說,東亞人工作的拼命算是見識到了, 但是, 本城德國人工作的拼命程度不輸給香港人。所以德國經濟好也不是沒有群眾基礎的。

    其次,德國人,尤其是德國南方人,在理財上的保守謹慎是外人做夢都難以想像。這些根深蒂固的群體性格, 包括:過日子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背債;反對消費主義;有錢只存銀行或者買金條,拒絕一切風險,絕不染指有價證券,等等等等。全德國只有 13% 的人以直接或者非直接的方式持有股票,不可思議哦~。德國人的這個保守性格我寫過好幾次了。以前德國人這些習慣快要把我鬱悶死,現在習慣了,而且,感覺自己花錢明顯變得小氣,有點被德國化了 :( 有這些根深蒂固的民眾性格在,想要在德國大刀闊斧地實行基建投資什麼的,簡直是做夢,人民會上街遊行給你顏色看哦……昨天就有遊行反對 fracking 什麼的……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