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香港3.0》|
週五朋友傳來一則即時財經短文,題為《港銀持有近三萬億內地貸款》,文中無咩內容,實際上只是一堆數字,一堆香港銀行借左幾多錢予大陸相關銀行及企業,其實這則新聞無被做大,因為這短訊的性質是金管局的新聞稿一則。
但在網上的反應則相當不同,大部份網友對這則新聞感到相當憂慮,而則頁的「讚」數出奇地多至近500個(要知道正常的財經新聞讚數是單位數),今日連「知名網民」(?)健吾都以截圖分享了這新聞!(下圖)
咁這個數字是否真的值得大家的憂慮呢? 先同大家解釋,數字的來源是金管局週五公布的《季報》,而所述的是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銀行對中國內地相關貸款總額為28,670億港元。
問題是,這個近3萬億的金額是否值得大家擔心呢?
那我們就要先答一個問題,就是這筆數到底算不算大?按金管局提供的數字,這3萬億佔本港銀行業總資產大約14.4%,而同報告亦提供了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為15.9% (見註)。所以從表面看來,就算這3萬億港元的內地相關貸款聽日全數變壞帳,理論上香港銀行體系是食得落的。
但請注意,上述句子的重點是「理論上」同「表面看來」。
其實有關本港銀行的內地相關貸款問題,有不少外國機構都關注,例如本月初評級機構Fitch就發表報告,指金管局的數字其實有「估細數」的傾向!該組織自行通過大量中港貿易數據做估算基礎,得出本港銀行的中國內地相關貸款總應為7980億美元,即62244億港元(以1美元兌7.8港元計),足足較令大家震驚的3萬億多了一倍。
而Fitch的數字亦指出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就是香港對大陸的融資額,實為亞洲區內最多!其他地區(包括新加坡、澳門、馬來西亞等國家)對中國的融資額加超來,其實都不過4000億美元,即香港批出的3分2,可見其實中國企業相當依賴本港金融系統的!
如果你同我一樣相信Fitch提供的數字,馬上就可見到香港銀行體系是完全食唔落這批壞帳的!
那下一個問題是,中國人會不會走數?我會答你走晒3萬可能唔會,但快要出現走數是一定會出現的情況,因為大陸的經濟現時面對的是極嚴重的債務危機,而這危機會爆可說是一定的,問題只是在那個層面爆,與及誰受害。(有關中國債務危機的分析,個人推薦陸龜兄的一系列文章。詳看 這裡、這裡及這)
但無論是貪官或是個別土豪商人,誰會在內地的債務危機中受害,港銀借出的大陸相關債務都要面臨一定的違約潮,即大量內地相關壞帳會同一時間湧性。我雖然堅信香港銀行體系的底子是良好的(資本充足比率近16%是相當理想的),但在現代的銀行系中,「信心」兩字對銀行的營運仍具相當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存戶開始對銀行的穩健性起疑而撤資,或是銀行因對自身的信心不足而開始對借貸條件收緊,都勢會引發惡性循環,令銀行的營運及盈利受打擊。
另一大問題,是若大陸貸款違約潮出現,大有機會伴隨而來的是大陸人從香港樓市撤資。我之前說過香港樓市可以下跌,而對經濟不會有大影響,但大陸有信貨危機與及違約潮的話,分析就要修正,因為樓市大跌將會有可能令更多違約出現,反過來又會令銀行收緊借貨條件。這樓市下跌與香港銀行信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式,將會本港的實體經濟就難再獨善其身。特別是近年以「二按」「三按」等借錢投資或做生意的港商,就最危險了。
當然這只是個「未日博士」式的預言,我想實際情況未會必會咁壞,但我希望讀者可以提高警覺。誠然,IMF早就在今年兩次就香港經濟情況發表報告時,都特別有提到中國內地相關貸款持續急升會帶來重大的風險(我早前亦曾作過報道:詳見這裡及這裡),而金管局內部對有意見表示關注,更要求銀行改善貸款的質素,但消息指相關的「新政」要到2018年才會正式推行,即係中國借貸危機玩完都未推出到。亦希望港媒同行可以在這方面多加報道,因為現時的報道實少得可憐。
──────────────
註: 要留意資本充足比率的計算分母為Risk-weighted Asset Value(即經風險權重調整的資產值),而通常這數字會較總資產值為細,所以簡單的資本比率(即Equity/Asset) 可能不足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