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Financial Times的Video頗有趣,說的是日本10分鐘剪髮店QB HOUSE,決定將在4月將剪髮的價格由1000日圓調高至1080日圓,為日本的「通脹製造業」最新的成功例子~
為甚麼要加價?誠如片中所講,QB House要對租金等成本的上升,而下月日本政府亦會將銷售稅由5%調升至8%,故以就連以「平靚正」為招徠的QB House都決定加價。
回歸基本為何日本要「製造通脹」?是因為安倍政府相信通過物價上升是可會鼓勵居民增加消費,一來通脹預期可以令百姓有意欲提前消費(註1),二來當消費增長會為企業帶來「額外」盈利,可誘使他們增加投資,做到「Kickstart」經濟的效果。而最終目標就是通過這些因素令企業增加工資,令百姓的收入,特別是Real Income 增長。
「安倍經濟學」推行了年多,成效如何?這是個未有定論的題目。以較多人看重的指標之為Core Inflation Rate,截至1月按年僅升0.7% ,跟安倍政府的目標仍相距頗遠。而今BOJ(日央行)亦公布Corporate Price Index(註2),按年升幅為1.8%,較預期的2.1%為低,而按月數字與Core Inflation一樣錄得跌幅,某程度見之前所引發的通脹已出現疲態。早前有評論認為日本經濟及通脹在加銷售稅之前會因為提前消費效應而走高,可是最終兩者都沒有出現。由此路進,當銷售稅提高後經濟及通脹情況相信會更不理想。
除通脹率外,另一個為日本經濟觀察者所重視的數字是工資水平,但近月多個工資數字都不大理想,個別數字更顯示今年大多數的日本打工仔的基本工資並無上升。這問題就來了,當剪髮價格都在安倍「製造通脹」帶動下而加價,人工不加就勢會令日本打工仔的生活擔子加重。
但終於在今日傳出好消息,按Financial Times報道(Toyota與工會達成協議,旗下五萬名員工會平均每月加薪2700日圓,這為自2008年以來首次加薪。同時,Honda亦會加薪平均2200日圓,Toshiba亦會平均調高1000日圓至2000日圓。
當然,FT都疑問到底2700日圓的加薪可否為日本帶來其所需的「良性通脹循環」(註3),指2700日圓只夠大家在美國一家人食餐麥當勞(註4),加上日本今時今日只有五分之一的工人為工會之,而且大部份都屬合約員工,未必能受惠於加薪。Credit Suisse首席日本Economist直指:
「(This) fail to lead to any meaningful positive base pay hike in all-worker terms。」
而誠言,本人對日本「製造通脹」的工程成效仍不太看好,因為引發通脹的最重點是制造「通脹預期」。「通脹預期」是甚麼?其實當你去買東西時會想到「都係買左先,唔係好快又會加價啦!」,這便是真正可以推動通脹的預期,但這情況有否在日本出現?這便要各位經常去日本的日本通解答了。但我從外媒的報道看來,這提前消費的情況已開始減退,而這不是個好情況。
當然外媒不能盡信,希望各位日本通在這題目上多多指點。
------
註:
1. 當預計某件你想買的產品之價格將在短期內提高,較「理性」的做法是提早買入。
2. Corporate Price Index 類似Producer Price index ,可以視為Consumer Price Index 的前瞻指標。(詳看: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d/domestic-corporate-goods-price-index-japan.asp)
3. 物價上升帶動工資上升,再而帶物價及工資持續上升。
4. 2700日圓約為26美元,而美國麥記價格可查看:http://www.fastfoodmenuprices.com/mcdonalds-pr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