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記者
今年7月1日發生了所多事,示威佔中等報道媒體上的聲勢極大,幾乎蓋過了所有其他報道。但當日有一則非香港示威新聞我相當注目的,就是《Why Nations Fail》的兩位作者James Robinson及Daron Acemoglu在網誌上表示,此書的內地簡體版被官方審查,更被告知要刪除書內所有關於中國的內容才可以出版!
《House of Debt》是由學者Atif Mian同Amir Sufi撰寫嘅經濟學科普書,內容主要係整合兩位對美國金融海嘯同當地樓債因果關係嘅研究。
上周五英倫銀行行長Mark Carney(卡尼)出席一個演講時,提醒英國百姓要留意,該國的加息周期可能早於預期出現。之前市場一般預期,英美兩國將會同步於明年首季開始加息,現時英央行放風可能早過預期,就等於暗示加息可能今年底就黎。 當然作為香港人最擔心的是美國加息,但英國加息唔等於美國都會提前加。始終近年英國樓市(特別是倫敦)價格處於高水平,所以早過美國加息並不出奇。而卡尼更強調,就算今個月英倫銀行出手壓樓市,都唔等於可以替代加息的作用。
經濟學
銀行與政府財政嘅累鬥累偱環
歐債危機之後經濟學者學識左銀行體系同政府財政,可以係危機時形成一個累鬥累嘅惡性偱環。即係,銀行體系出現問題時,可能會拖累國家財政穩定;而國家財政不穩又可能反過黎令銀行體系受到更大嘅衝擊。
早前ECB就刊出一篇論文《Managing the sovereign-bank nexus》詳細論述呢個累鬥累偱環,據七位合著嘅經濟學者嘅整理,銀行同財政之間嘅惡性偱環可以歸納為三條風險傳播渠道。
自然利率— 美國加唔到息的原因
聯儲局今年內無法加到息,已經慢慢成為市場人士主流看法。而聯儲局亦因此要繼續其向大眾解釋,為何基準利率需要維持在0-0.25厘水平這麼長時間。 今次同大家一齊讀的是三藩市聯儲銀行發表的Economic Letter,題為《Why So Slow?》,內容正是以自然利率(Natural Rate of Interest)來解釋,為何聯儲局可遲遲不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