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簡單講過ECB一篇有關銀行同國家財政累鬥累旋渦嘅研究,其實呢個研究嘅論述可以部份應用係近期嘅意大利預算危機之上。
《Managing the sovereign-bank nexus》中,七名學者指出銀行同財政之間嘅惡性偱環可以歸納為三條風險傳播渠道。
其中一個渠道係 Sovereign-exposure Channel,就係講銀行直接持有唔少國家發行嘅債券,當國家財政狀況轉差,銀行手上嘅持債價值可能因而下降,咁就會直接損害銀行嘅資產價值。同一時間,由於銀行係國債嘅主要購買者,換言之係政府融資上擔當重要角色。若果銀行體系出現危機而影響到佢借貸能力,無法如常購入國家債券,咁就可能令政府嘅融資成本上升,甚至可能有短期流動性下降嘅問題。
意大利央行上星期刊出嘅《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就有作出相關嘅推算,以意國銀行體系至今年6月底嘅資產負債表規模,及持有資產嘅存續期(Duration)嘅作估算,若果意大利國債孳息曲綫整條向上升1厘,意國銀行體系平均嘅Tier 1 資本充足率就會就會錄得50點子嘅下降(現時嘅Tier 1 資本充足率約為13.2%);即係銀行會因持有大量國債,係國債孳息上升時影響到國債及相關資產嘅估值,最終削弱其資本比例,令抵禦風險嘅能力明顯減弱。
另外,係危機高峰期銀行採用國債作抵押品向歐央行借取流動資金時,可以借入嘅金額會因為國債因孳息上升(即價格下降)而降低。即係銀行嘅流動資金,可能因為國家財政轉弱而減少,進而影響到銀行盈利能力及穩健程度。
另一條渠道就係Macroeconomic Channel,即係國家財政不穩可以令實體經濟受打擊,例如社會整體嘅融資成本大增,又或者經濟政策嘅不確定性大增。當實體經濟運作唔順暢,銀行手上嘅貸款資產價值,就可能因為居民嘅收入及還債能力下降而受損,令銀行體系嘅穩健程度都受影響。
意央行嘅研究員利用2010至2011年歐債危機高峰期間嘅數據 ,推算出銀行體系嘅融資成本亦會隨國債孳息上升。按當年嘅情況,若意國10年期國債對德國同年期嘅孳息差距每增加1厘,意國嘅定期存息及repo大約會錄得40點子嘅升幅,發行新債融資要俾嘅票面息亦會隨之上升1厘。
要知道銀行不穩可能令實體經濟更難取得融資。意央行嘅研究亦顯示係2010至2011年期間,意國10年期國債對德國同年期嘅孳息差距每升1厘,非金融企業嘅借貸利率就會上升70點子,而按貸利率亦會隨之增加30點子。
當實體經濟融資能力下降,就較易出現經濟危機,到時政府又要使用財政資源黎拯救經濟,加重財政負擔,呢個就係所謂嘅係 Safety Net Channel。若果國家嘅財政本身已經唔係太穩健,要拯救銀行反而可能令市場對國家嘅還債能力失信心,令國家融資成本同財政開支急升。
同一時間,如果市場對國家財政有疑問時,亦會明白到銀行體系難以依靠政府作為靠山;係呢個時間若銀行體系受到衡擊,就好易出現信心危機,倒過黎再拖累政府財政,惡性偱環落去。
當然,意國嘅情況會唔會持續轉差,好視乎政府係反抗歐盟嘅立場上有幾強硬。如果全力同歐盟周旋到底,而又無法說服市場佢嘅財政赤字政策真係可以長遠解決意國經濟積弱嘅話,意國債息可能急速上升,最終就會出現上述嘅銀行財政累鬥旋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