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同Macroprudential Policy之間嘅關係應該係點?歐央行執委Peter Praet係最近一個演講就以此為題,而個問題嘅答案,就視乎你點睇貨幣政策處理金融穩定嘅能力啦。

係演講《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入面嘅一段,佢就總結左三種貨幣政策用黎處理金融市場穩定嘅常見取態。

第一種就係所謂「pre-crisis consensus」(即係金融海嘯前嘅共識),就係我地最常見嘅「貨幣政策只係應該集中處理物價穩定」嘅態度。持有嘅個睇法嘅人會認為除非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到物價或者實體經濟,否則央行可以對金融市場置之不理。

第二種睇法就係所謂嘅「Lean–against–the–wind」(逆風而行),呢套講法嘅基礎思想係物價穩定係唔足以保障金融穩定。當央行見到金融市場有唔平衡嘅情況(Financial Imbalances),就應該透過較正常更緊嘅貨幣政策黎幫助處理金融問題。

第三種睇法就係「金融穩定其實就係物價穩定」,支持者認為金融同物價嘅關係密不可分,亦因此央行應該以金融市場穩定為政策重心,以確保貨幣政策係金融市場嘅傳遞暢通無阻。

Praet指採用邊一種睇法,通常都取決於央行對 1) 風險傳遞渠道嘅評估、2) Macroprudential體制嘅穩建程度; 同埋 3)貨幣政策嘅視野。

所謂嘅風險傳遞渠道其實係指貨幣政策一種傳遞渠道,例如低息政策就係希望令高風險資產更加吸引,而量寬就係壓低長綫利率,令較高風險嘅長綫投資相對回報更高。所以貨幣政策其中一個思想,就係透過改變市場對高風險投資嘅睇法黎調節金融市場同經濟。但好似近十年全球採低息政策,希望推動高風險投資同埋經濟增長,一個可能嘅副作用就係扭曲金融市場,例如長期嘅太平盛世可能令銀行同金融機構嘅資本充足度過低同太依賴短綫融資,令潛在金融風險上升。

咁點算呢?呢個就係Macroprudential Policy嘅角色啦

Macroprudential Policy就係用黎補足貨幣政策處理金融風險時嘅不足,例如近十年出現通脹長期偏低嘅情況,令到央行都要採用較長時間嘅低息黎令通脹達標,要處理隨之而黎嘅金融風險就要靠Macroprudential Policy,例如設定貸款(或按揭)成數比率(Loan-to-Value ratio)嘅上限。

另一個Macroprudential Policy特別有用嘅地方,就係佢可以用黎針對個別地區;例如歐央行嘅貨幣政策係一次過應用係區內唔同嘅國家,各個成員國嘅經濟同金融情況可能差別幾大,係呢個位Macroprudential Policy就可以作補足,向金融風險較高嘅成員國作出更緊嘅信貸限制。

但Praet提醒,央行係採用Macroprudential Policy時亦要留意貨幣政策嘅視野。因為通脹情況受需求或係供應因素影響時,表現各有不同,應對嘅方法都應該有所不同。例如科技進步令生產成本下降,產成供應帶動嘅低通脹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嘅低息刺激,相應嘅金融風險就會更高啦。

所以佢建議央行係應對需求帶動嘅通脹問題,就不妨採較短期嘅視角;若果通脹問題係供應產生,央行就要採用較長綫嘅視野,制訂較長綫嘅政策應付。同一時間,央行亦需要觀察更多嘅金融數據指標,確保對金融同貨幣政策嘅把脈準確之餘,亦都可以適時採用「Lean–against–the–wind」政策,以貨幣政策代替Macroprudential Policy直接處理金融潛在危機。

演講全文: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18/html/ecb.sp180927_1.en.html

The End


如果你覺得本網嘅文章有價值,建議大家係
Google News ;或 Patreon follow 我地
咁就可以最快咁睇到我地新刊登嘅文章。
Previous article唔同國家嘅人對投資風險睇法好唔同
Next article咩係央行貨幣互換協議- Central Bank Swap 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