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弟每日起身第一件事,就係上網睇港媒的即時國際新聞對希臘局勢的報道,然後再對照英媒的報道。點解咁做?因為如果我係睇左外媒再睇港媒,我會成個腦都係問題。
RTHK即時新聞指,希臘新總理Alexis Tsipras昨日在國會公布其經濟政策,其中「講明」希臘拒絕再向歐洲借貸,我睇到呢句頭都暈。
有睇開本網的朋友仔相信都知出左咩事,不如我地看看國際大報New York Times 點報:
對啦,Tsipras的講話相信只係表示左中止現有希臘同Trokia(即IMF、歐盟及歐央行)早在2010年達成的Bailout協議(中譯援助計劃),特別是不願意再推行計劃之中大量的緊縮政策,例如減公務員人工、調低最低工資及私有化公營機構等。
當然,Bailout協議中最重要(至少在港人眼中)的當然是借貸,而原定今年三月,只要希臘通過歐盟的審查後,該國就會取得新一輪的援助貸款。而可以咁講,Tsipras的確係唔想要這一輪貸款。
但若將唔要新一輪援助講成「拒絕向歐洲借貸」,就似將一個人話自己「唔食菠蘿包」寫成「我拒絕食所有包」。目前希臘的「拒絕向歐洲借貸」,只為拒絕「現有條件下的借貸」。實際上我想問大家兩個問題: 一,如果「拒絕向歐洲借貸」,咁財長去英法意德係做咩呢?Say Halo?
二,RTHK文中都有寫希臘方面期望有「過渡計劃」,何謂過渡計劃? 過渡計劃即是Bridging Program,目前提過的方法有向歐央行要求提高希臘發行短期票據(T-Bills)的上限,亦有直接向歐央行要求流動性援助資金,至今年五月。雖然上兩者都真的不是所謂的「向歐洲借貸」(如果”歐洲”實為”歐盟”的代義詞的話~),但該國仍然相當依靠歐央行的「幫助」,甚至借貸。
所以,文中何謂「歐洲」,與及何謂「借貸」是相當意指不明的。而這是同行近來處理希臘問題時,常見的情況。由於本人有閱讀國際報章的職業需要,對英文的描述有一定了解,亦明白「一般的傳媒繙譯技巧」,所以睇得明有咩問題。
但一般讀者未必有這個能力,情況就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