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Home Tags Andrei Shleifer

Tag: Andrei Shleifer

股市泡沬考 II

《Bubbles for Fama》嘅三位研究員雖然指出數據支持Fama嘅講法,即係「泡沬」爆唔爆機會只係一半半,數據未能夠有系統顯示市場無效率,即係泡沬係難以驗證。 不過,研究有另一個好重要嘅結論,就係急升嘅幅度愈高,之後出現急跌嘅機會都會愈高。

股市泡沬考

Bubbles for Fama》係近年股市泡沬研究嘅重要作品,Robin Greenwood、Andrei Shleifer及Yang You三位學者指研究嘅起點,係回應諾獎得主Eugene Fama對「泡沬」學術研究嘅疑問

A Crisis of Bel...

本書簡介 --- 都係解構2008年海嘯成因,唔同嘅係兩作者將行為經濟學及心理學,注入金融經濟學同宏觀經濟學之中,解釋「信心」(Belief)係促成危機中嘅重要角色。

尋找股票泡沫的故事

由哈佛學者Robin Greenwood、Andrei Shleifer和博士候選人Yang You合著的研究《Bubble for Fama

美國經濟

英國經濟

加拿大經濟

經濟學

下一個金融海嘯的源頭-Coco Bonds

今次同大家介紹一隻金融產品,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件金融工具不單會改變銀行及金融界,同時更可能成為下次金融危機的Trigger(觸發點)。請記住這個名- Coco Bonds,全名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 。

銀行與政府財政嘅累鬥累偱環

歐債危機之後經濟學者學識左銀行體系同政府財政,可以係危機時形成一個累鬥累嘅惡性偱環。即係,銀行體系出現問題時,可能會拖累國家財政穩定;而國家財政不穩又可能反過黎令銀行體系受到更大嘅衝擊。 早前ECB就刊出一篇論文《Managing the sovereign-bank nexus》詳細論述呢個累鬥累偱環,據七位合著嘅經濟學者嘅整理,銀行同財政之間嘅惡性偱環可以歸納為三條風險傳播渠道。

自然利率— 美國加唔到息的原因

聯儲局今年內無法加到息,已經慢慢成為市場人士主流看法。而聯儲局亦因此要繼續其向大眾解釋,為何基準利率需要維持在0-0.25厘水平這麼長時間。 今次同大家一齊讀的是三藩市聯儲銀行發表的Economic Letter,題為《Why So Slow?》,內容正是以自然利率(Natural Rate of Interest)來解釋,為何聯儲局可遲遲不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