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to Global Prosperity 》為John Hopkins University 國際研究教授Michael Mandelbaum 去年推出的書,講解的主題是近年國際關係因金融海嘯而出現轉變,各國應如何再向前邁進。
Mandelbaum名氣不細,之前與Thomas Friedman (《地球是平的》作者)合著的《That used to be us 》一書在美國都頗暢銷。今次在《The Road to Global Prosperity 》,他就由美國的國際地位講到全球化的副作用、再講到「金磚四國」在新世界的角色。
美國自金融海嘯後,在國際關係上的參與不再如以往的主動積極,世界警察仿似不再存在。Mandelbaum受訪時表示:「以往美國以軍事力量『保障』全球經濟穏定的模式,近年在國內確實受到不少壓力,。一方面美國政府要減開支減財赤,國防開支無可避免都被削,其次美國民眾自阿富汗及伊拉克這兩次戰爭,對軍事介入外國問題都相當反感。」這樣,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會被取締?
「如果有其他國家可以取代美國的角色當然好,但我看機會不大。」原因正是無其他國家有可與美國相比的軍事實力,同時亦因環球經濟,在Mandelbaum看來,仍要一定的軍事力量保護以確保可以穩定發展,所以短期內美國仍會處國際關係的主導角色。
雖然美國主導的大環境不變, 但在這個前設之下全球仍要面對不斷的變遷, 其中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及副作用,對環球政經的影響力就顯著。 但近年最受民眾反對的全球化副作用之一,要數新移民問題, 在歐盟諸國都因為近年新移民大量湧入, 出現各種社會轉變, 亦因而出現不少反對過多新移民, 甚至排外的政黨出現。 就算只觀察香港或甚新加坡等鄰近地區, 抗拒過量新移民的心態亦算常見。
Mandelbaum 認為, 抗拒的心態源於恐懼:「大量新移民湧入可能會為社會建構(Social Fabric) 帶來負面改變。所以就算新移民是對國家來說是經濟資產, 政府仍會傾向限制新移民數量, 以避免政治壓力(Political Backlash)」例如去年的歐洲議會選舉, 主張限制新移民數量的疑歐派都得到不少支持。「但我認為不論移民輸出國或是輸入國, 都難以成功控制移民的走向及數量, 因為就算成功立法, 推行上仍會相當困難 。 」
除了移民問題,另一個全球化的「負面」後果, 就是不少先進國家的職位, 遷移到發展中國家。 在近二十年,不少西方國家的製造業工作都搬到中國, 由中國人負起世界工廠的角色。下一個浪潮,Mandelbaum認為大有機會是「服務業遷移」, 就當然大有機會為西方國家帶來政治問題, 亦可能出現更多保護政策。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服務業外輸有能力為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帶來增長動力, 其中最多人買重的潛在得益者為印度。 「服務業遷移的確會令成熟市流失不少職位,因為成熟市場絕大部份的職位都是來自服務業。 當然, 這些職位是否會流到印度, 仍需時觀察。而就算這些職位可以幫助印度, 該國的低技術、最貧窮的階層亦因無足夠的資格, 例如不懂英語, 難以應徵這些服務職位。所以我在書中寫道, 要真正解決印度的貧窮問題, 該國亦要向中國取經, 建設大規模的工業, 以吸納低技術工人。 這是印度仍未做到的事。 」
但總括而言,Mandelbaum仍是相當看好「金磚四國」(即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的發展,及未來在全球經濟這四國將有重要角色,但在此之前四國仍有相當的改革需要推行, 我問到Mandelbaum對印、俄、中的看法:「例如印度總理莫迪在當選後承諾會增建基礎建設,及打擊貪污腐敗問題。這些都是說易行難的。但可幸莫迪不只空有決心, 亦有選民的支持, 這可能他成功機率大增。」
「而俄羅斯, 經濟增長為普丁及其黨羽帶來不少得益, 但這亦為俄羅斯 進一步改革制度, 及追求長期增長的最大阻礙。」去年底因為油價下跌, 俄羅斯的經濟受拖累,並 度傳出普丁開始失去國內政治支持之說。 但今年被以來, 俄經濟回穩, 這些說法又開始消散。 「當能源價格回落, 俄羅斯就會發現自已陷入經濟危機。我認為要換掉俄國的整個領導層,該國才真的有好的經濟前景。」
「至於中國,如果要保持過往的高速經濟增長, 該國需要一個更民主的政治制度, 這才能容許人民有更大的經濟自由, 及有機會建立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