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有一篇相當有趣的報道,講及美國現行同時流通一美元硬幣及一美元紙幣,但因為美國人傾向使用紙幣多於硬幣,令聯儲局的存庫堆積大量一元硬幣,甚至擔心要多建存庫來應付,而推出一元硬幣的得益亦不及預期
根據我從Wiki的簡單了解,一元硬幣長年都在美國流通的,但在1981年開始停鑄新幣,直至1999年才再開始重鑄。而報道指,美國的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GAO) 在1990年代開始建議政府可以硬幣取替紙幣,其2000年撰寫的報告預計,「以銀代紙」的計劃將可為政府帶來每年5.2億美元的得益。
得益來源就是所謂的Seigniorage,中譯「鑄幣稅」。經濟學上政府(其實是央行)鑄幣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收入,政府只需支付鑄幣成本,就可以「生產」貨幣,再以貨幣換取產品/服務。
按報道提供的數字,鑄造一元硬幣只需2.1毫,結果政府可從中「創造」7.9毫的價值!
但當然,Seigniorage理論上的長綫代價,就是通脹上升。
而又由於硬幣的耐用性明顯較紙幣高,前者可使用30年而後者只5.9年,故轉用硬幣可以帶來不細的「間接稅收」。但另一方面,一張紙幣的成本僅為4.9仙,又令實際的得益大減,特別是在硬幣無被廣泛應用的時候。
目前美國政府仍堅持一元紙幣硬幣並行,令大量一元硬幣只存放在聯儲局內,總值13.6億美元的一元幣無在市面流通,結果聯儲局要支付儲存成本,又令生產硬幣的得益進一步下降。
出處:
Dollar Coin Loses Currency on Savings
The Numbers: Columnist Jo Craven McGinty explores the dollar coin-dollar bill debate and finds that the savings that could have been reaped by ditching paper in favor of metal has largely eva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