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Reporter的使用說明

有鑑於近幾個月本網站的內容開始增多,慢慢開始有需要同各位讀者簡單介紹一次本網站的基礎運作方式,亦好借機整理一下本網的營運模範及理念,更希望各位可以更了解本網,並繼續支持我們。


首先同各位介紹的是《經濟新聞》一欄。這是將Econ記者FB專頁上分享的新聞連結,加上簡單解釋新聞內容Status再整理而成的一堆「新聞報道」。

這個做法背後的理念有三: 首先是希望透過將一些較「即時」的FB Status「循環再用」,放上網站以求賺點廣告收入;第二是希望為我有興趣的經濟金融題目建立一個小小的資料庫,有點似作個人觀察筆記之用,令自己更有效率追蹤一些新聞題目,日後要寫長文可以援引自己資料庫;第三則是希望可以令各位讀者及行家可以反思,大家日常閱讀的一大堆所謂「即時國際新聞」,與我的FB Status有何分別?如果新聞只是Status,誰不是記者?

在處理這批《經濟新聞》時,一個重點是必定要有原文的連絡。因為實際上這堆「新聞」本質是新聞分享Status,目的是要鼓勵各位閱讀其他媒體的報道,換句話說在這堆新聞中,我的角色不是報道新聞,而是另一種「傳媒」— 傳送各位到其他資訊渠道的媒介。


另一個主要的欄目則為《講‧讀‧經濟學》,我會說這才(應該)是本網的核心內容,就是為各位撰寫經濟學研究簡介及經濟學者論說簡述。

老實說,我個人比較享受撰寫這類文章,而主流媒體正正就是欠缺解述經濟學說的文章,令香港讀者對國際經濟議題欠缺良好的理解能力,愈來愈多胡說八道的評論充斥財經版。糾正別人的文章,我其實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寫,所以我一直傾向多與各位分享我讀到的經濟知識,希望與各位一同去學習大世界內的真正經濟學說。

這種文章最理想的一篇,可算是《美國加息其實唔易》一文,寫這篇文令我學到好多新知識,問題是這類詳細技術文章往往花費極多時間,寫該文我就近一個月寫不到其他文章,這可算是一大局限。但無論如何,本網的重中之重就是建立更大的《經濟研究》資料庫,除了詳文解說類,亦會多做Youtube經濟學演講解讀及論文導讀等的文章,還望各位見到這類文章就多多支持,唔睇都Share一下(笑)。


第三大內容類別,就是經濟學者訪問,這是個人而言最想成功的項目,不過目前仍1在發展當中,詳細內容較後時再同各位分享。


如果這篇文你都可堅持看到這裏,多謝你,你真是一位相當好的讀者。在這裏我希望介紹對本網營運最最最重要的一項 — 資助本網營運

其實在本網有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當然是廣告收入,二是從Amazon收取的回佣,三就是不少讀者直接資助的來款。

你估我近半年收到多少錢?
廣告收入大約1600港元,Amazon回佣約300港元,而資助收入大約700港元,總計收到的資金大約為2600港元。樂觀睇,2600港元可以足夠我支付FT一年的訂閱及網站的Hosting費用;但實際的角度看,2600港元半年即是434港元一個月,即不足15港元一日,敢問各位讀者你花多少時間就可以賺到15港元?我想你「浪費」在這篇文章的時間,都不只值15港元。

當然,這不是各位讀者的錯,因為始終本網的讀者群規模不足才是賺不到錢的主因。但我相信各位都觀察得到,過去半年我是積極希望令EconRreporter成為一個更有意義的媒體,希望真的可以改變一下傳媒生態。

主理本網內容的我,是一位在主流傳媒擔任Freelence的記者,老實說這個安排的一個重要考量是令我有更多時間處理EconReporter的內容,眼見主流傳媒業可給予我這類內容的試驗場地愈見不足,我不時都想花更多時間為Econreporter開發更多新內容,但核心問題顯而易見,當網站一個月收到的資金都只等同我Freelance一兩天的工資,長遠而言難以擴展內容。

在這裏,我想向各位讀者作一個提議。如果你一向有購買本地財經雜誌的習慣,不如每月將購買一期財經雜誌的資金轉而放到本網,我有信心本網可給予各位讀更有質素的內容。每個月投放一期雜誌的價錢,就已經絕對可令本網的營運更上層樓。以下是為每月資助計劃的連結,我會建議各位使用Paypal多於信用卡,因為大家若認為本網的質素不達標,Paypal終止資助較容易,當然我有信心本網的內容不會令各位失望。


EconReporter每月資助計劃

當然,各位亦可按此作一次資助,並可自定資助金額。

如果各位認為本網的營運未足以打動各位拿出真金白銀資助,我是明白的,但我仍希望各位可以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本網的文章,甚至分享這篇簡介。多一位讀者,這個網站就多一份生存下去的動力。

多謝各位。

EconReporter
2016年6月